治水有突破,禅城、南海、三水为何被“二次点名”
广佛跨界河流整治是佛山市2017年度的治水工作亮点之一。
然而,在佛山市环保局近日公布的佛山市第一批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清单中,禅城、南海、顺德三大广佛跨界河流整治项目虽然已经达标,但却被“二次点名”,重新纳入今年重点督办日程。
这到底是为什么?
日前,佛山市发布2017年佛山市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意见,以及2018年佛山市第一批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
禅城、南海、三水区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整治3个挂牌督办项目不予以办理摘牌,作为2018年挂牌督办项目被二次“点名”。
市监察委员会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等部门联合出具的审核意见认为,禅城、南海、三水区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稳定达标,不予以办理摘牌。
同时,对相关区挂牌督办内容重新要求,并作为禅城、南海、三水区2018年挂牌督办项目之一。
让我们来提取审核意见中的关键词——稳定达标。
佛山的水治理工作以水质达标为目标,这一达标往往以年度河涌断面考核为准。
也就是说,每一条河涌每年都参加一次“期末考”,考试成绩过关了,也就意味着这条河涌的水质达标了。
但河涌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一次考试达标,不意味着这条河涌平日里就处在达标的状态。众多情况都可能导致河涌水质出现反复。
也就是说,稳定达标,是一个比考核达标更难、更高的要求。
从新的督办任务中,也能看出这一要求的严格程度。
佛山要求这三大被二次点名的项目,都要在今年摸清排污口“家底”——禅城、南海和三水三个区,要开展广佛跨界河流主要河涌入河排污口调查、清理工作,9月底前完成佛山水道、西南涌、芦苞涌(芦苞涌主河道)、水口水道主河道生活、工业污水直排口的整改清理。
三个区的生活源治理任务也加码了。在农业生活源方面,南海和三水去年总共建设了111个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约6030吨,今年这一建设计划提升至198个、10330吨,同比增长78.4%及71.3%。
在城镇生活源方面,三个区都要对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浓度差进行逐月统计;满足要求的全年达标月数,均比上一年要求的多一个月,即不少于7个月,且这7个月中至少3个月连续达标。
敲敲小黑板,“逐月统计”四个字要记下来。
对三个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浓度差进行逐月统计,也就意味着建立一套长期监测体系,以数据追踪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效益,及时了解雨污分流、提标改造等动态,并对污水处理厂起到倒逼激励作用,推动污水处理厂治污减排绩效明显提高。
第三个变化是,新的督办任务扩大了内河涌的考核范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考试范围”扩大了。
南海区除原有的11条内河涌外,还加入了大沙涌、白沙烟涌等8条内河涌的水质考核要求,且均要求达到V类水标准。三水区也在原有的4条内河涌基础上,新增了九曲河等4条内河涌的水质考核要求,要求达到V类或IV水标准。
为什么要给三个区这么重的治水任务?
第一个,广佛跨界河流整治事关广州、佛山两地百姓的民生福祉,整治工作也是历年来的治水难点和重点。对三个区的整治项目重新挂牌督办、重新划定挂牌任务,体现了佛山治水的诚意、决心以及毅力;
第二个,挂牌督办,是佛山长效治水机制中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实践,佛山已经建立了“巡查—督办—暗访—挂牌督办—市委书记、市长环境保护督查令—问责”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水治理督查机制。督办督查在水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越发重要;
第三个,新的督办任务,更加强调“源头治水”的重要性。“稳定达标”的要求,也释放了佛山长效治水体系日趋成熟的信号——不仅仅要咬咬牙做出成绩,还要踏踏实实地巩固成绩,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再得高分。
【来源】南方+
【记者】罗琼
编辑:
朱苏娇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